• 绪论

    1. 课程导入语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从总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4.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与现代价值反思

    5.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6.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1 物质

    1.2 物质与意识

    1.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4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1.5 本质与现象

    1.6 必然与偶然

    1.7 对立与统一

    1.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9 质量互变

    1.10 否定之否定

    1.11 抽象与具体

    1.12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1.13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1.14 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15 如何学习唯物辩证法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1 人是否能够认识大千世界?

    2.2 实践何以能成为人认识世界的基础

    2.3 如何理解人的认识的本质?

    2.4 人的认识是否有规律可循?

    2.5 “真理”为何如此一言难尽?

    2.6 人用什么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2.7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2.8 自由何以可能

    2.9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

    2.10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2.11 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评价

    2.1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2.1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2.14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1 导入语

    3.2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

    3.3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

    3.4 “恶”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3.5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6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3.7 历史人物及其社会作用

    3.8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人物的产生

    3.9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3.10 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属性辨析

    3.1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1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13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作用

    3.14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3.15 科学技术的作用

    3.16 群众史观

    3.17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基本原则

    3.18 五大社会形态

    3.19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4.1 商品经济

    4.2 价值规律

    4.3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条件

    4.4 剩余价值规律

    4.5 资本循环周转与危机

    4.6 资本主义政治

    4.7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5.1 垄断

    5.2 金融资本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经济全球化

    5.5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5.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5.7 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5.8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6.1 空想社会主义

    6.2 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6.3 十月革命

    6.4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6.5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6.6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

    6.7 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原则

    6.8 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6.9 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和先进文化原则

    6.10 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

    6.11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7.1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7.2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特征

    7.3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征

    7.4 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特征

    7.5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6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7.7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7.8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7.9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漫长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伟大实践,提供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绪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课程团队

  • 黄伟力
    上海交通大学

    黄伟力,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主持教师。1997年至2017年,先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主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著有《人生第一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新马克思主义评论:哲学的政治及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论纲》《文化的力量——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推理与思维训练》《法律逻辑学导论》等论著和教材;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政治与法律》《学术界》《学术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高教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及上海市德育研究课题等10余项。

    黄伟力

    上海交通大学

  • 祝薇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

    祝薇

    上海交通大学

  • 王岩
    上海交通大学

    王岩,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 学术兼职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主任。 从事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出版《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等著作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5项(含重大1项、重点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各1项、江苏省重大、重点项目5项。两项成果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从事于政治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先后获“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成果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岩

    上海交通大学

  • 陈鹏
    上海交通大学

    陈鹏,1979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2005年于安徽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访问学者。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阳光”学者,获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教卫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首届上海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拔尖人才培养班成员。曾获上海市首届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是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理事。

    陈鹏

    上海交通大学

  • 鲍金
    上海交通大学

    鲍金,哲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上海市曙光学者和阳光学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晨星优秀学者等称号。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识形态问题和《资本论》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资本论>哲学的新解读》《消费生存论——现代消费方式的生存论阐释》等著作4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多项。

    鲍金

    上海交通大学

  • 王平
    上海交通大学

    王平,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专业,师从刘放桐教授,1993年1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斯坦福大学随美国著名哲学家Richard Rorty做教育部“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骨干出国研修项目”,2007年受聘博士生导师,2008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曾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著有《生的抉择:克尔凯戈尔哲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有《科学与智慧》(合译)、《西方宗教哲学文选》(合译)、《海德格尔与罗蒂论哲学的终结》等;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江汉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传统、现代化与人的生存》、《克尔凯戈尔哲学中的人》、《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世界观意蕴》、《资本主义批判:生态社会主义的新视野》、《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等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科研成果4项。

    王平

    上海交通大学

  • 刘立萍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刘立萍

    上海交通大学

  • 徐艳如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形而上学

    徐艳如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