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世界

    1.1 世界贸易概况

    1.2认识国际贸易的体系和基本概念

  • 第二章 早期的理论

    2.1 重商主义

    2.2 绝对优势理论

  • 第三章 比较优势理论

    3.1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与贸易利益

    3.2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何工具分析

  • 第四章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4.1工资与汇率的边界

    4.2多商品与多国贸易模型

    4.3考虑运输成本的古典模型

    4.4古典贸易模型的检验

  • 第五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5.1 消费均衡与生产均衡

    5.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第六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利益

    6.1贸易均衡与贸易利益

    6.2互利贸易的必要条件

  • 第七章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7.1提供曲线及其推导

    7.2贸易均衡条件的决定

    7.3贸易条件

  • 第八章 要素禀赋论

    8.1 要素密集度

    8.2要素丰裕度

    8.3要素禀赋理论

    8.4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 第九章 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 第十章 新贸易理论

    10.1技术差距论

    10.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0.3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0.4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的贸易

    10.5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11.1关税的分类

    11.2关税的保护程度

    11.3非关税壁垒措施

    11.4出口鼓励措施

  • 第十二章 贸易政策的影响

    12.1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12.2大国征收关税的影响分析

    12.3小国实施配额的局部均衡分析

  • 第十三章 贸易干预论的政策主张

    13.1幼稚产业保护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十四章 经济一体化

    14.1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14.2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主要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规律,并将理论和应用合为一体,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两大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各个历史阶段学者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可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政策部分着重讨论限制与促进国际贸易的各种措施,包括关税及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及其经济效应,并介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的演变,掌握国际贸易领域重点问题的分析工具,培养学生对本领域发展动态的关注,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本课程使用原版外文教材,课堂教学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的世界

第二章 早期的理论

第三章 比较优势理论

第四章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第五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第六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贸易利益

第七章 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第八章 要素禀赋论

第九章 要素禀赋论的实证检验

第十章 新贸易理论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第十二章 贸易政策的影响

第十三章 贸易干预论的政策主张

第十四章 经济一体化

课程团队

  • 叶海燕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女,1973年11月生,湖北宜昌人,西方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从事高校教育20余年。

    叶海燕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