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导论

    1.1导论(上)

    1.2导论(中)

    1.3导论(下)

  • 第二章计量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

    2.1 计量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上)

    2.2 计量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下)

  •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3)

    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3.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及分析

    3.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及区间估计

  • 第五章 非线性回归(2)

    5.1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5.2 不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

  • 第六章 虚拟变量模型(2)

    6.1 虚拟自变量模型

    6.2 虚拟因变量模型

  • 第七章 模型建立的原则和问题(2)

    7.1 误设定和多重共线性

    7.2 异方差和自相关

  • 第八章 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介绍(3)

    8.1 软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

    8.2 软件应用——模型设定与数据问题

    8.3 软件应用——异方差和自相关

  • 第九章 动态计量经济模型(1)

    9.1 动态计量经济模型

  • 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2)

    10.1 时间序列基本知识

    10.2 平稳、单整与协整

  • 第十一章 混合数据模型及其应用(2)

    11.1 混合数据模型及应用(上)

    11.2 混合数据模型及应用(下)

  • 第十二章 联立方程模型(2)

    12.1 联立方程模型及识别

    12.2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与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学科。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实际应用价值。计量经济学197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后,经过了20多年的传播、研究和应用,已有了蓬勃发展。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列入经济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计量经济分析的数学基础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3)

第五章 非线性回归(2)

第六章 虚拟变量模型(2)

第七章 模型建立的原则和问题(2)

第八章 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介绍(3)

第九章 动态计量经济模型(1)

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2)

第十一章 混合数据模型及其应用(2)

第十二章 联立方程模型(2)

课程团队

  • 彭定贇
    武汉理工大学

    日本生产管理学会(JSPM:The Japan Society for Production Management)正式会员。彭定贇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经济学、博弈论以及群决策分析等领域。在《生产管理》(日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和工具书3部;独立完成了日本文部省博士基金“DEA与效率评价”课题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课题有“德赛电池循环经济研究(2006/2007)”以及“计量经济学的教材与教学研究”等。 研究方向及成果 「大学经营効率化への绝対および相対评価に関する研究」,日本生产管理学会论文志,(2003.12) 「整合度と评価精度を考虑したウェイト推定法の选択およびAHP评価手顺の改善」,日本经营工学会论文志(2003年) 「多目标群决策分析方法在高等教育评価中的応用」,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6) ④「中国の大学运営の评価に関する研究」,日本生产管理学会,第14回全国大会,2001年9月 「DEA法による相対的な大学运営の効率评価への试み」,日本生产管理学会,第16回全国大会,2002年8月 「阶层分析法の意思决定における一対比较行列の数理构造と感度分析」,日本生产管理学会,第18回全国大会,2003年9月 「Quality Conditions and its Problem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management, October, 2000「ウェイト推定法とAHP评価方法の改善」,日本生产管理学会论文志,(2005.8) 「基于单个系数的t检验和F检验的一致性探讨」,2007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

    彭定贇

    武汉理工大学

  • 费日龙
    武汉理工大学

    费日龙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其主讲课题是计量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大唐集团、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和粤电集团等能源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论文著作[1] Fei Rilong, Lin Boqia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A meta-frontier approach,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ume 109, August 2016, Pages 25-34. (SSCI收录)。 [2] Fei Rilong, Lin Boqiang. The integrated efficiency of inputs-outputs and energy - CO2 emissions performanc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2016)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ume 75, August 2017, Pages 668-676. (SCI收录)。 [3] Lin Boqiang, Fei Rilong. Analyzing inter-factor substitution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sector.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66 (2015) 54–61. (SCI收录)。 [4] Lin Boqiang, Fei Rilong.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O2 emissions performance in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 A Malmquist index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70 (2015) 33–40. (SCI收录) 。

    费日龙

    武汉理工大学

  • 刘春晖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刘春晖

    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