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犯罪概念

    1.1 犯罪的概念

    1.2 犯罪构成

    1.3 犯罪的分类

  • 第二章 犯罪客体

    2.1 犯罪客体的概念和分类

    2.2 犯罪客体的判断和意义

  • 第三章 犯罪客观方面

    3.1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述

    3.2 实行行为

    3.3 结果

    3.4 因果关系

  • 第四章 犯罪主体

    4.1 犯罪主体概述

    4.2 自然人犯罪主体

    4.3 单位犯罪主体

  • 第五章 犯罪主观方面

    5.1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5.2 犯罪故意

    5.3 犯罪过失

    5.4 其他犯罪主观要件

  • 第六章 正当防卫

    6.1 正当防卫的概念

    6.2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 第七章 犯罪的特殊形态

    7.1 犯罪预备

    7.2 犯罪未遂

    7.3 犯罪中止

  • 第八章 共同犯罪

    8.1 共同犯罪概述

    8.2 共同犯罪的构成

    8.3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与刑事责任

  • 第九章 刑罚论

    9.1 刑罚的目的

    9.2 自首制度

    9.3 死刑适用

    9.4 死刑限缩

  • 第十章 侵犯财产罪之抢劫罪

    10.1 抢劫罪与非罪的界限

    10.2(上)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定

    10.2(中)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10.2(下)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10.3 转化型抢劫罪

    10.4 抢劫罪的刑事责任

  •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11.1 报复性司法的危害

    11.2 生产瘦肉精行为的刑法性质认定

    11.3 食品安全犯罪监管渎职责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保障社会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刑法关乎犯罪刑罚,似乎和生活很遥远。但是,事实上远非如此。在生活中,我们若不善于利用刑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就可能因为他人犯罪行为受到过多侵害;反之,若不依照刑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则可能因刑事犯罪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刑法的理性光芒,刑法就在我们身边。全民守法的新时代,要求我们信仰法律、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生活的刑法会给你更为真切的视角去观察法律、走进刑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11个专题展开,以“法在身边”为视角,突出生活化色彩,重点讲授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罪名,培养目标指向“良好公民的刑法启蒙意识”,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刑法的原理和作用,做善良公民,信法为真。

第一章 犯罪概念

第二章 犯罪客体

第三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四章 犯罪主体

第五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六章 正当防卫

第七章 犯罪的特殊形态

第八章 共同犯罪

第九章 刑罚论

第十章 侵犯财产罪之抢劫罪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

课程团队

  • 郭泽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教授

    郭泽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王敏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王敏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周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副教授

    周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夏朝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副教授

    夏朝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王复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王复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刘代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刘代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杨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副教授

    杨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