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课程概要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的描述

    1.2 曲线运动

    1.3 相对运动

    本章练习

  • 第二章 牛顿定律与守恒律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非惯性系 惯性力

    2.3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2.4 功与能

    第二章作业

  • 第三章 刚体力学基础

    3.1 刚体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3.2 力矩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3.3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律

    3.4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作业

  • 第四章 相对论

    4.1 伽利略变换和经典力学时空观

    4.2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实验基础和历史条件

    4.3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

    4.4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4.5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第四章作业

  • 第五章 机械振动

    5.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5.2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

    5.4 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五章作业

  • 第六章 机械波

    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6.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6.3 波的能量 声强

    6.4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和干涉

    6.5 驻波

    6.6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

    6.7 色散 波包 群速度

    第六章作业

  •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基础

    7.1 平衡态、温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8.1 内能、功和热量、准静态过程

    8.2 热力学第一定律

    8.3 绝热过程

    8.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8.5 热力学第二定律

    8.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玻耳兹曼熵

    第八章作业

  • 第九章 静电场

    9.1 电场与电场强度

    9.2 电通量与高斯定理

    9.3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

    9.4 静电场中的导体

  • 第十章 稳恒磁场

    10.1 磁场 磁感应强度

    10.2 安培环路定理

    10.3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10.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0.5 迴旋加速器 磁聚焦

    10.6 磁介质

    练习及测试

  • 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11.1 电磁感应定律

    11.2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

    11.3 自感应与互感应

    11.4 磁场能量

    练习及测试

  • 第十二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

    12.1 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

    12.2 电磁波

    12.3 电磁场的能量与动量

    第十二章作业

  •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13.1 光源、光的相干性

    13.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3.3 光程与光程差

    13.4 薄膜干涉

    13.5 劈尖干涉 牛顿环

    练习及测试

  •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

    14.1 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4.2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

    14.3 衍射光栅

    14.4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练习及测试

    第十四章作业

  • 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

    15.1 马吕斯定律

    15.2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第十五章作业

    练习及测试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

    16.1 热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16.2 光的量子性

    16.3 康顿普效应

    16.4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一)

    物理实验(二)

  • 普通物理学2-习题讲解

    静电场

    稳恒磁场

    变化的电磁场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绪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牛顿定律与守恒律

第三章 刚体力学基础

第四章 相对论

第五章 机械振动

第六章 机械波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基础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第九章 静电场

第十章 稳恒磁场

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第十二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

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

物理实验

普通物理学2-习题讲解

课程团队

  • 吴木营
    东莞理工学院

    男,1961年12月生。教授/硕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1983年至1993年在河南大学物理系任教,1993年至今在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学院任教。主讲过《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学》,《光学》,《应用光学》,《电子电工学》等多门课程。

    吴木营

    东莞理工学院

  • 李洪涛
    东莞理工学院

    1964年7月出生、副教授/硕士,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研究方向光电材料。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固体电子学等课程的教学。

    李洪涛

    东莞理工学院

  • 王红成
    东莞理工学院

    1981.04出生,教授/博士,中山大学毕业,物理与光电工程系主任。2007年博士毕业,先后担任了大学物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等课程的教学,主持了省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多篇。其科研兴趣为光场调控、微纳光学及超快激光精细加工等,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王红成

    东莞理工学院

  • 徐永钊
    东莞理工学院

    1972.12出生,副教授/博士,200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曾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15篇,曾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讲课程有《大学物理》、《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

    徐永钊

    东莞理工学院

  • 何林
    东莞理工学院

    1980.08年出生,讲师/博士;2012 华南理工大学 博士,主讲过《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光电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发明专利多项。

    何林

    东莞理工学院

  • 张耿
    东莞理工学院

    1981.04出生,讲师/博士,中山大学毕业,从2012年来校任教至今,长期担任《大学物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光电材料制备与器件应用研究。参加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微客制作,主持和参与过3项各级教改项目,曾获2014年广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张耿

    东莞理工学院

  • 魏亚东
    东莞理工学院

    1979年出生,副教授/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九三学社党员。自2003年7月以来在东莞理工学院物理教研室任教,历年来主要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主要教学任务。主持或参与了基于AMOLED的大面积平板显示良率改善研究与应用、面向大朗智能装备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大亚湾中微子物理研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估体系的研究、大科学装置及其关联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等项目的研究。

    魏亚东

    东莞理工学院

  • 陈少文
    东莞理工学院

    1967.04出生,副教授/博士,1989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2010年在中山大学获得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东莞理工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莞市科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陈少文

    东莞理工学院

  • 朱德海
    东莞理工学院

    1976.10出生,讲师/硕士,中山大学毕业,参与本科教学14年,担任过的课程有:《大学物理》(含普通物理、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和大学物理D)、《单片机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自然科技基础》、《科学技术概论》和《文科物理》等,以及相关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作为一线教师参与了《大学物理》和《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省级精品课程)两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有较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

    朱德海

    东莞理工学院

  • 张绍强
    东莞理工学院

    1979.07出生,讲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讲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光电技术综合实验》等。曾获得广东省大学物理讲课比赛三等奖。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学术论文9篇。

    张绍强

    东莞理工学院

  • 曾志峰
    东莞理工学院

    1976.10出生,讲师/博士,2012年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主讲《大学物理》。

    曾志峰

    东莞理工学院

  • 李仪
    东莞理工学院

    副教授,1988/9-1990/7,清华大学物理系,工学硕士,1983/9-1988/7,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 研究方向为传感器应用与检测技术。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显示器件开发工作,先后担任公司开发部开发科科长及法国汤姆逊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2006年9月加入东莞理工学院。近5年来,主持的项目有:东莞市科技项目3项,省级基金1项,省科技项目1项,粤港澳项目1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项目2项;现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测试工作。

    李仪

    东莞理工学院

  • 胡西多
    东莞理工学院

    1965.01出生,副教授/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获物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1998年9月任职于东莞TDK新科电子厂,任高级工程师. 2001年开始在东莞理工学院任教,现任广东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副教授

    胡西多

    东莞理工学院

  • 刘敏霞
    东莞理工学院

    1979.06出生,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持了国家项目两项、广东省项目一项、东莞市项目两项;是校级“千百十人”培养对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两项发明专利。

    刘敏霞

    东莞理工学院

  • 叶海
    东莞理工学院

    1976.03出生,讲师/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光学检测及激光应用技术。2003年7月来校任教,主讲《大学物理》和《光电子学》等多门课程。近三年来主持广东省科学基金、东莞市社科发展项目、东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6篇,专利10余件。

    叶海

    东莞理工学院

  • 陈桂华
    东莞理工学院

    1980.06出生,讲师/博士,中山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初步》,计算物理等教学工作。

    陈桂华

    东莞理工学院

  • 贾传宇
    东莞理工学院

    1983.01出生,讲师/博士,2004年至201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博连读, 2010年7月之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做博士后; 在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先后发表SCI论文15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文章三篇;论文被氮化物半导体领域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引用,论文总引用率大于100次,其中单篇最高引用率26次,引用论文的知名科研单位包括美国UCSB,、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以第一作者申请国家发明20多项,已经授权11项。

    贾传宇

    东莞理工学院

  • 吕伟
    东莞理工学院

    1984年生,讲师/博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取得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进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2017年9月入职东莞理工学院。在此期间在Chem. Commun、J. Mater. Chem. C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6篇,主持国家青年基金一项,省面上基金一项。

    吕伟

    东莞理工学院

  • 康晓娇
    东莞理工学院

    2017.9-至今东莞理工学院 助理研究员 2013.7-2017.9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本人现从事非镉基水溶性发光量子点制备及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一项。

    康晓娇

    东莞理工学院

  • 魏东山
    东莞理工学院

    1979.10出生,研究员/博士,2007/08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7/11-2011/11在波士顿大学力学系和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12-2017/08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17年9月,作为校学科方向领军人才受聘于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从事太赫兹技术与应用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计划、重庆科委科技攻关等竞争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际重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申报专利20余件。

    魏东山

    东莞理工学院

  • 郑华
    东莞理工学院

    1980.05,讲师/博士,1998-2002年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2002-2005年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2005-200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2007-2011年博士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11-2014年在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今在东莞理工学院电智学院工作。 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中国及国际发明专利6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1项,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1项。

    郑华

    东莞理工学院

  • 孙敬华
    东莞理工学院

    1974.09出生,教授/博士,2002年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至2011在英国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以及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加入东莞理工学院任学科领军岗特聘人才。主要从事超短超强光脉冲的产生和测量、超快非线性频率变换、飞秒光学频率梳的产生和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孙敬华

    东莞理工学院

  • 彭小兰
    东莞理工学院

    1970.08出生,高级实验师/硕士;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

    彭小兰

    东莞理工学院

  • 卢柱荣
    东莞理工学院

    1974年1月出生,实验师/学士,199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焊接工艺设备专业。毕业后,在东莞理工学院物理实验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物理实验设备维护,设备改造以及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十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以及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日常维护。

    卢柱荣

    东莞理工学院

  • 范丽仙
    东莞理工学院

    1976.09出生,实验师/硕士,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从事实验岗位工作19年,主要负责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实验设备维护、清查及购置,实验准备、指导实验和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

    范丽仙

    东莞理工学院

  • 陈自发
    东莞理工学院

    1979.07出生,实验师。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实验室管理人员。2002年到大学物理实验室工作至今。从事大学物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指导等相关工作。。

    陈自发

    东莞理工学院

  • 韦洛霞
    东莞理工学院

    1963.02年出生,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同年进入河南大学物理系任教。1992年进入东莞理工学院任教。长期从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

    韦洛霞

    东莞理工学院

  • 刘勇生
    东莞理工学院

    1974.04出生,高级实验师。。毕业于暨南大学。主要从事网络技术工作。

    刘勇生

    东莞理工学院

  • 陶晓静
    东莞理工学院

    1962.10出生,高级实验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陶晓静

    东莞理工学院